幼儿自信心的培养

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,还关系到个人的素质,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,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问题。从分析原因和采取方法两个方面加以描述。

自信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,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,是促使幼儿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。幼儿有没有自信,有多强的自信,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,还关系到个人的素质,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。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。

一、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

在幼儿园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,他们自卑,总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甚至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,自我评价很笨、不能干、很差等。一些孩子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,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,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。在交往中,有些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幼儿后面,听从他人的安排,而不愿当领导者。面对困难挫折,一些孩子常常害怕、退缩,惧怕尝试新事物,包括未玩过的玩具、游戏。在户外活动时总选择自己会的熟悉的,却逃避有一定难度或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等等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呢?

(一)、过度保护与包办代替

幼儿期,是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能,培养发展能力的重要阶段,外界各种大量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幼儿生理、心理上的机能,不断促进其功能的运转。而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,不少家长溺爱、娇惯孩子,事事包办代替。有的怕孩子做事太慢,或反而给自己惹麻烦,大包大揽;有的过分偏重智育,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;有的怕孩子被同伴欺负,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孩子一起玩,忽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正常需求,导致孩子对新环境感到陌生、不安和无助。许多老师也有同样的行为,认为孩子是弱小的,需要我们的帮助,因此在教学中尽自己所能为幼儿做各种事情,解决各种问题,这种过度的照顾、过分的保护,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,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、游戏能力、而且缺乏活动能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不会与人交往、缺乏独立性、依赖他人,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、畏缩退避,而这更易遭受挫折、失败,而形成自卑。

(二)、消极及评价与过多否定

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,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,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,经常随意批评、否定孩子,甚至指责、训斥孩子。由于受不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影响,成人习惯地认为我们给予孩子的都是合理的、正确的,而孩子应该是无条件地接受我们的给予。于是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,这个不行”“那个不能动,你会弄坏的。”“你不会你还小呢。用这种毫不遮掩的态度来怀疑孩子的能力,使他们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。过高地要求也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,很多父母由于自己的意愿未能实现或是社会潮流的影响,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,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,而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,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,为此受到批评、否定甚至训斥,这种经常性的挫折感和消极否定,会使幼儿产生已不如人的感觉,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,反而使他们经历失败走向自卑。

(三)、要有计划性教育

很多老师由于受教育观、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响,在设计教育活动时,不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,对全体幼儿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,这就使许多能力弱的幼儿经常不能达到设定的目标,缺乏成功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,另外有不少成人习惯性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,以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,如瞧唐颖东画得多好,看看你画些什么呀!”“人家有八颗五角星,你才三颗,真让我失望!”“看小朋友都去玩了,你也去呀,这孩子什么都不会。这种比较会使幼儿认为自己很多笨,很差,怀疑自我的价值,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。

二、培养幼儿树立自信心的方法

新世纪人才观表明:自信心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,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必备的素质,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首要素质。在我们周围生活中,不难发现,自信心强的人,能抓住机遇,充满自信心地去迎接挑战,想方设法获得成功,而自信心弱的人,往往是退却顺从,成为生活中的弱者。由此可见,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他们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。  

(一)、关爱孩子,真正的理解、尊重和信任孩子。

  喜欢、关怀、尊重、认可、爱抚称为积极的关注,并把它看做是人类的普遍需要和自信的源泉,成人的拥抱、爱抚、点头、微笑,以及亲切、慈爱的语言,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,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,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,从而充满信心、愉快的探索世界;而成人的忽视、冷漠、拒绝、不理会,不仅使幼儿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,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增加,而且使幼儿怀疑自身的价值。

(二)、以欣赏为前提,寻找幼儿的发光点。

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世纪前,就指出: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,后来有学者把这话概括为赏识和信任孩子。心理学家认为,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,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。幼儿由于年龄关系,很多具体思维过程表现出外显的动作形式。幼儿园教师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,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,能够关注到孩子的生活、学习的方方面面,也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势面与闪光点。比如孩子开始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了,进餐时不掉米粒了,能用手纸自己擦屁股了,上课开始举手发言了,做小习题、小练习的时候速度明显加快了,说话的时候能眼睛看着对方懂得尊重别人了,喜欢劳动了……这些细小的、具体的幼儿成长片段都可以成为教师赞赏、表扬的契机,让自信心理比较薄弱的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,认同自己的优势,从而能进一步肯定自己,逐渐懂得欣赏自己,关注到自己的许多进步过程与努力成果,强化幼儿我真棒我能行的自觉意识,仔细呵护住幼儿刚刚萌芽的健康自信心理。当然,赏识和信任不是万能的,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、耐心指导,因材施教,对症下药。

(三)、培养幼儿在失败中成长,找回自信心。

在日常生活中,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,一帆风顺。那么,如何评价自己,怎样对待失败,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。因此,教师在教育过程中,要正确区分情况,帮助幼儿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,培养其大胆、勇敢、坚毅的意志品质。如我班有个亮亮的小朋友,平时很机灵、聪明、自尊心也极强。有次在手工制作时,始终制作不成功,感到很伤心,趴在桌子上一身不吭,于是我主动走近他,在试范一次,说说不成功的原因,鼓励他振作精神,要对自己有信心,并让他再次尝试找出了补救的方法,很快,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他终于怀着自信完成了作品。

(四)、给幼儿锻炼平台,增强幼儿自信心。

《新纲要》中提出:要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,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。集体活动是锻炼幼儿的最好时机,让每个幼儿在全园或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,可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,提高他们的能力,增加他们的自信心。因此幼儿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,我们都应该为其创设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平时,要多给幼儿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。如在我们的自然角,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植物宝宝,他们每天晨间给植物浇水,观察自己所照料的植物的变化,有时,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喊老师,快来看看,我的莲花长小宝宝了!”“老师,我的胡萝卜开始长嫩叶了!每个孩子都用小盆、小盒子养着紫罗兰、吊兰、芦荟、大蒜等等。我们还根据诗歌《小问号》,在幼儿中开展了小问号的活动,让每位幼儿把自己想要问的问题都画在自己制作的本子上,然后老师和家长帮助他们在画上记上他们口述的文字,每位幼儿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,使他们感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的快乐。

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促进幼儿的自主、自立精神,使幼儿能经常体验到克服困难、获得成功的喜悦,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,自我评价就高,自信心就强。

(五)、重视家园共育,使幼儿更自信。

培养孩子的自信心,家庭和幼儿园要经常沟通,互相配合。特别对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,更需要家园相互配合,协同教育。如果光有幼儿园中的教师的鼓励、表扬,而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、否定幼儿是无法实现培养和建立幼儿自信心的。因此,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幼儿第一位教师作用,及时向家长宣传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。同时,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,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,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,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。此外,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自信心表现,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,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。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成功实例是不少的。如果配合得好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,即使出现了失误,也容易补救或改正。

  自信心是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建设者的主要目标之一,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质问题。幼儿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。只要充满自信,就有足够的活力,足够的勇气,就能昂首阔步,走向社会,去迎接新世纪的各种挑战。所以,我们要把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扎扎实实地抓好。

生活日记网 用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等老了,我们一起来把它回味

所有回复(0)
暂时还没有人回复哦,抢沙发喽...
我想说两句(您的回复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!)